中國的交通安全設施企業在這幾年,經歷了轉型,林深不知路時代已經過去了。智慧交通的新格局早已經開啟,一些活躍的企業家開始尋找出路,并且逐漸脫穎而出,還能在市場上有一席之地。
就以我國生產信號燈最早的華南地區為例,傳統交安設備銷售額占比已經逐年在下降,提升了智能化產品的市場份額。不僅如此,該地區生產交安產品已經出口到全世界各個區,為企業帶來生存的空間。 最近幾年,隨著國內對智慧交通的重視,許多交安企業又將目光投回了國內,“我們還得堅持,因為變革創新的道路肯定是漫長也是痛苦的,但是我始終堅信中國交安企業的曙光會來的。”深圳市法馬新智能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法馬”)負責人楊朝友說。盡管國內的市場環境并不盡如人意。但是也不影響這些企業對國內市場的期待和重視。 2005年,中國智能交通行業迎來一個標志性事件:北京數字奧運工程智能交通項目招標。經過多輪測試,海信信號機得分最高,領先國外大公司西門子等20分,自此以海信為代表的國產交通信號機開始在國內市場逐漸替代國外品牌。也是從那一年開始,國內有實力的交安企業就開始進軍國外市場。佛山市青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佛山青松”)成立于2000年,經過十余年的探索,已經打通了歐洲地區的檢測指標的壁壘,特別是通過了歐盟EN12966交通顯示屏認證,這是歐盟國家設立的,強制執行的法律法規性的標準。目前國標對VMS(可變信息交通標志)的要求不夠完善,只針對LED的亮度、角度有要求,相當于是把一個戶外的文字廣告屏裝在道路上方。歐洲發達國家是按照EN12966標準。世界上多數發達國家都參考應用這個標準,或者是基于這個標準來設定自己的標準,比如美國。 “歐標EN12966比國標的要求更加嚴格,佛山青松產品經過了歐洲實驗室的檢驗,符合EN12966標準,而且達到了標準里最高檔的性能指標,這是國內廠家首次榮獲這一成就?!狈鹕角嗨墒h說。 歐洲智慧交通發展很早,對技術要求比較高,有一套嚴格的標準檢測體系,這對國內有比較好技術積累和創新能力的交安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個機會。像挪威海底隧道項目,在零下四五十度的極端天氣下,對可靠性和工程方面的要求非常高。這對青松的技術團隊也是一次高標準的檢驗。青松一路過關斬將,從挪威本土的競爭者里,脫穎而出,拿下來項目。近十年來,佛山青松的產品市場主要在挪威、匈牙利等歐洲市場,佛山青松LED智能可變信息情報板占據了當地70%以上的份額。比佛山青松進軍海外市場時間要晚一些的深圳賽諾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諾杰”)也是如此,靠美國的市場賺了第一桶金,從此就開始了海外市場之路。如今,賽諾杰的產品銷往美國、墨西哥、法國、西班牙、沙特等80多個國家。 無論是歐美還是東南亞,在智慧交通領域里,本地交通工程類的企業做軟件相對比較多,但是在硬件研發投入上持續跟進的企業不多,中國企業正好借助這個市場需求的缺口,市場進入歐美地區。中國制造物美價廉,具有優勢。
從2016年左右開始,海外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需求下降的現象。像佛山青松和賽諾杰等企業開始將目光投向國內市場。而同時,國內的智慧交通市場的興起,交安設施企業感覺到身處浪潮之中,有眼光的企業家看到了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的巨大的市場潛力又對國內市場燃起來希望。 從另一層角度來講,這些走出去的企業應該成為國內智慧交通市場最好的推動力。首先,他們在產品技術上經過國外檢測的千錘百煉,國外市場比較規范,對產品的質量要求比較高,高質量產品比較容易獲得滿意的市場回報,因此做海外市場的企業其產品質量往往要高于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廠商,可以為國內同類型的產品起到示范作用。像青松就有自己的研發團隊,也有核心技術和專利。回到國內直接奔赴的就是高端市場。港珠澳大橋其中約6.7公里長的海底隧道和兩座人工島上,安裝的就是來自佛山市青松自主研發制造的符合歐盟EN12966標準的可變信息情報板。 從深層次的角度分析,和國外的競爭對手打了這么多年的交道,他們知道決勝的法寶在哪。 賽諾杰的總經理譚玉珠坦言,我們應該學習日本,學習德國,做那種隱形冠軍,做那種小而美的公司,就某一個產品,甚至某一個點做得非常的專業。中小制造企業這個領域要在“專精特新”這4個字上面去作為。 “國家在提倡交通強國,新基建在交通的應用是什么呢?就是整個交通設施的數字化升級和改造,那我們交安企業又能做什么呢?”這是賽文在華東地區采訪時,感覺到的幾乎所有企業家的共同思考。 交通行業正在朝著數字化、網聯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5G、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邊緣計算等一系列新技術為交通在安全和效率提升上提供了新的手段,華為、百度、阿里、騰訊等科技企業為交通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這樣的趨勢下,交安企業如何布局先占先機呢?作為交通基礎設施的交安企業,進入智能交通直接切入點就是智慧高速、智慧道路。深圳市鑫光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鑫光道”)從16年開始,就調整了戰略,傳統交安設備銷售額占比已經逐年在下降,相應提升了智能化產品研發的投入,提升市場份額。鑫光道總經理周果說:現在全國應該有80%以上的海關卡口的車道燈和車道屏是我們的產品,我們還參與了港珠澳大橋的300多條指示燈,和通道屏的工程。到明年我們新的智能化產品營收占比肯定會超過信號燈。 鑫光道在智能產品的開發轉型里已經進行了6年的探索,為企業找到了生存空間。 企業的智能化轉型也得益于中國智能交通行業的迅猛發展。像鑫光道這樣的企業,雖然立足于國內,但是也吸引全球資本和技術的關注與參與。有了資本,就開始擴大戰略了。周果的話也道出了中國交安設施企業家的胸襟和魄力:“希望能和國內的企業合作,一起把中國好的東西帶到海外去,帶動了全球智能交通行業的發展和技術進步。2020~2021年,深圳法馬在布局智慧交通的戰略方面投入大量的資金,兩年時間投入約2000萬,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對公司進行智能制造的升級,繼續優化信號控制這一領域業務。 另外,法馬也算是搶先布局三四線市場的交安企業,我國一二線城市的智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趨于飽和,三四線城市市場還是有空間,法馬在這個方面早有了覺察。
提到智慧交通大家都說終極目標就是車路協同。華為、百度、阿里、騰訊等科技企業都在用各種途徑制造智慧的車,但是路呢,智慧道路該由誰來鋪就呢?像青松、鑫光道、法馬、賽諾杰這樣的交安企業恰恰能成為智慧道路中的基礎。 將交安企業放置在智慧交通概念里,“智慧”兩個字就不僅僅是字面意思,應該被解讀為更為安全感。 比如,路上的護欄,現在有多少道路的護欄是壞的呢?這樣的信息能不能及時傳輸到交管部門呢?城市發生暴雨等災害性天氣時,交通設備能不能實時監測到這些容易內澇的路段呢?總而言之,怎么讓交安設備主動保障人出行安全?深圳法馬就在安全性的保障上,對產品下了很大的功夫,推出了多款主動預警的設備。正如法馬的總經理楊朝友說,交安企業應該成為智慧交通安全感的基石。在賽文交通網采訪的時候,這些交安企業的負責人都非常有感觸,智慧交通背后應該提升大家對安全感的認知,要知道交通事故的發生不僅僅是意外,和交安設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交通事故的安全和交安產品的質量緊密相連。很多意外事故背后恰恰擊中都是交安行業的痛點。
交安企業轉型是一個必然趨勢,如果在這種關鍵時刻,一個企業家僅僅是關注自己的盈利,就不會有今天華南地區交安企業的格局和發展。在華南地區交安企業采訪、和這些企業家們討論價值觀的時候,“責任感和堅持長期、取財有道”都是他們的恪守的原則。 可以說,華南地區的交安企業家們是一個積極奮進、對自我要求很嚴格的群體。不管外部環境如何,他們都愿意以更高的格局來自律,對行業有足夠的認識,在企業陷入困境的時候,能重拾信心,力挽狂瀾,并能夠推動行業進步,為交安行業和社會的美好負責。